球馆顶棚的射灯将地板照得发烫,记分牌上猩红的数字像未愈合的伤口:107-109。时间,最后50秒。德里克·怀特的边线球带着风声穿过人墙,精准落入杰伦·布朗汗湿的掌心。热火的联防如潮水般收缩,巴特勒的眼睛在阴影里闪烁捕食者的光。布朗没有犹豫,一个炸球后撤步——篮球划出陡峭的抛物线,砸在篮筐后沿高高弹起。
篮板下瞬间化作古战场,霍福德和乐福的肌肉撞击声甚至盖过了两万人的吸气声。篮球鬼使神差地落向弧顶,斯玛特如绿色闪电切入,接球、蹬地、起跳——整个波士顿的呼吸在此刻停滞。
"砰!"金属篮圈发出沉闷的呻吟。篮球在筐沿疯狂旋转三圈,像命运硬币迟迟不肯落下,最终滚向边线。计时器归零。斯玛特跪倒在地,拳头狠狠砸向印着三叶草的地板。塔图姆扯住胸前湿透的13号球衣猛力撕扯,露出锁骨下未干的汗迹与发红的眼眶。北岸花园穹顶之下,两万件绿色T恤组成的沸腾海洋,刹那间冻结成冰。
更衣室弥漫着医用喷雾的刺鼻气味。霍福德坐在角落用毛巾裹头,这个37岁老将的脚边堆着三个空了的运动饮料瓶。衣柜镜子上贴着战术板残片:"转换进攻提速——压制阿德巴约前场篮板"。就在72小时前,他们刚在迈阿密抢回系列赛生机。马祖拉的声音穿透凝滞的空气:"孩子们,抬起来头。
"他的西装前襟沾着不知谁的汗水,手里捏皱的数据单显示着残酷对比:禁区得分38-52,二次进攻9-21。当巴特勒在第三节末迎着格威投进那记打四分时,摄像师敏锐捕捉到少帅咬碎薄荷糖的瞬间。
技术台的回放屏幕循环着最后三攻。怀特传给布朗时的空位只有0.3秒,塔图姆被包夹时鞋尖踩到了边线油渍。斯玛特赛后盯着更衣柜上的小电视反复看了17遍,突然对记者嘶声道:"那球旋转轨迹不对,准星被汗水糊了。"更讽刺的是,就在绝杀前两分钟,现场大屏幕刚播放致敬视频——皮尔斯举着2008年总冠军奖杯向观众飞吻。
凌晨1点的兰斯当街早已被绿色淹没。Ducky's酒吧的落地窗蒙着厚厚水汽,每张木桌上都堆满空啤酒杯。电视里重播着斯玛特绝杀打铁的慢镜头,某个戴棒球帽的壮汉突然把杯子砸向屏幕,泡沫混着玻璃渣溅到"2008冠军成员签名球衣"上。"我们本可以创造历史!"他的咆哮引发整条街的应和,警车蓝红顶灯在人群边缘无声旋转。
在三条街区外的球员通道出口,故事却是另种底色。三十余名球迷裹着绿白围巾在寒风中守候。当塔图姆的黑色路虎缓缓驶出,人群突然爆发出《凯尔特人荣耀》的歌声。车窗降下半寸,年轻核心的手指在窗沿敲出节拍。后方霍福德的车上,有人发现老将眼角有闪光的水痕。
最震撼的画面发生在凌晨两点:清洁工在停车场发现斯玛特独自加练三分,篮球砸地的回声在空荡球馆里传出很远。
体育电台WHDP的热线已被打爆。退休教师玛莎带着哭腔说:"杰森(塔图姆)需要个真正的控卫!"出租车司机帕特里克怒吼:"马祖拉该用蒂尔曼去撕咬巴特勒!"但真正引发深思的是篮球作家萨姆·琼斯的专栏:"看看热火板凳席的落选秀们吧,当文森特用凯尔特人放弃的抛投终结比赛时,波士顿的建队哲学是否该重新淬火?"
黎明前的查尔斯河倒映着新英格兰银行大楼的轮廓。市政工人正撤下"波士顿必胜"的巨型灯牌。在码头区涂鸦墙前,有人用荧光绿喷漆写下新标语:"18冠之路总有第17次跌倒"。旁边还画着斯玛特飞身救球的经典剪影,篮球在他指尖将触未触。卖早餐卷饼的老何对我说:"2002年皮尔斯被捅11刀时球迷都没放弃,现在算个屁?"他掀开餐车铁板,露出里面贴满的历代凯尔特人名宿贴纸。
太阳升起时,TDGarden外墙开始悬挂新海报。画面里塔图姆背对镜头仰望17面冠军旗,标题是手写体:"所有伟大故事都需要转折页"。球馆礼品店提前开售新款T恤——正面印着斯玛特倒地救球的瞬间,背面却是一行小字:"这次我们离沸腾只差3厘米"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开云体育观点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开云体育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